氣候風險管理

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往往牽動著全球經濟,使我們深知氣候風險管理的急迫性。2021年我們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CFD),從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架構,揭露遠雄建設的關鍵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現況。

治理

組織在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下的治理。

策略

立即與潛在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組織業務、策略與財務規劃的衝擊。

風險管理

組織用起鑑別、評估、管理氣候相關風險的流程。

指標與管理

組織用以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指標與管理。

一、治理

遠雄建設永續專案小組由董事長擔任主任委員,下設有 ESG 執行單位 及 FGNext 執行單位,負責鑑別及管理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並於每年的永續專案小組高階主管會議向董事長及總經理報告風險與機會辨識結果並擬定管控措施。

永續專案小組定期將本公司所面臨之氣候風險與因應措施呈報董事會,使董事會充分監督氣候風險議題,進而決行相關管理政策並檢視執行狀況。

二、策略

遠雄建設於 2021 年導入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辨識機制,依據不同時間範疇、 議題發生之可能性與對營運的衝擊程度,透過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矩陣,完整盤點及評估各項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對公司營運之影響。

遠雄建設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列表
左滑看完整內容 >
風險與機會類別議題定義公司影響描述影響
期程
因應策略






極端氣候 (洪水與暴風)的發生頻率增加
  • 颱風帶來的強風與豪雨可能對工地造成停工 ( 配合政府公告的豪大雨假或颱風假 ),甚至對在建工程造成損害,使得建築成本增加,以及營收遞延。

  • 強風及豪雨可能對已售建案、出租資產造成損害,導致售後服務成本增加;營建用地圍籬如因強風倒榻,可能對他人財產造成損害,造成賠償。

  • 辦公室、工務所可能因強風豪雨造成損害而帶來衝擊。
短期
  • 若颱風或氣候因素影響,工地會視現況調整工序持續施工;編制工期時,計入因強降雨導致停止施工的期程。

  • 陸上颱風警報發佈時,要求大樓物管人員提交防颱企劃書,並且做好防颱準備(如:堆置沙包、 固定樹木、檢查門窗是否緊閉)。

  • 進行災尋,如有異常立即處理,避免後續災害發生。

  • 購買天災保險商品,以減少災損衝擊。

  • 建物設計階段參考地區淹水紀錄,將建物 1F 高程抬高。

  • 建築設計納入水利技師檢核圖面,提供當地淹水紀錄與周遭排水溝渠尺寸等參考資料,並檢核建 物 1F 景觀顧問排水計畫是否符合需求。

  • 個案依需要設計防颱百葉窗 ( 抗 17 級風標準 ) 及防洪設施。









碳定價機制
  • 如政府推動碳定價機制,公司超量碳排放將會產生罰款,額外增加營運成本。
中期
  • 實施溫室氣體盤查。

  • 推動綠色營運,總部自有樓層導入照明自動時間控制設備,減少照明耗電 ; 總部自有樓層導入玻璃帷幕裝設節能膜,降低建築耗能,減少碳排

  • 持續推動建築生命週期碳盤查。

  • 由 FG Next 建築永續組研究 ”被動式”建築設計,透過建築設計改善採光、通風、日照以降低能源損耗。
現有產品和服務的授權和監管
  • 配合政府法規減碳目標,公司需提高節能 減碳產品比例,設計綠建築及採購低碳原 物料會造成建築成本上升。
中期
  • 發展綠建築及低碳建築。

  • 推動建築源頭減量及資源循環利用。

  • 設計節能產品,申請綠建築標章。

  • 研發建築節能減碳設計,朝建築輕量化、耐久化等方向進行產品設計。

  • 與產業鏈廠商合作發展低碳、節能及循環利用產品。



能源管理 /能源價格上漲
  • 能源價格 ( 如 : 電價 ) 持續上漲,將導致營運成本增加。
中期
  • 建立遠雄建築耗能 EUI 值查核制度。

  • 推動建築耗能 EUI 值資料庫。

  • 推動總部系統 E 化及線上簽核系統。
原物料成本上漲
  • 極端氣候使供應鏈中斷或物資稀缺,導致原物料價格上漲。
中期
  • 推動建築源頭減量及資源循環利用。

  • 掌握建案關鍵材料,完成遠雄內部之綠建材資料庫建置。

  • 研發塑膠回收再生材料,目前總部大樓 23/24 樓公廁已使用環保 PP 塑膠原料製版作為島擺,本產品原料為回收塑料,產品亦可 100% 回收重製,預計明年度起延續運用於整棟大樓的公廁改裝。

  • 研發工地廢棄安全網回收壓製成板材,將板材運用於家具, 目前已實行案例為遠雄 23F 職場梯廳 裝置藝術牆與 24F 共享區家具。以上研發建材目前以職場作為實驗案場,待產品穩定後預計推向建案公設。





開發或擴大低碳產品與服務
  • 因應經濟型態改變,可能帶來新建工程與環境工程的需求,營收和資產價值增加; 積極參與建築零能耗轉型相關補貼措施, 淨零能源建築的單價較高,消費者也對此類建築的需求大大增加。
中期
  • 發展綠建築及低碳建築,研發建築節能減碳設計,朝建築輕量化、耐久化等方向進行產品設計。

  • 推展綠色營造,持續研發節約建材工法。

  • 與產業鏈廠商合作發展低碳、節能及循環利用產品。


使


朝向更有效率的建築
  • 新建物業或舊有建築改裝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能資源使用與污染排放,除降低營運成本外,也增加資產價值。
中期
  • 建立遠雄建築耗能 EUI 值查核制度。

  • 推動建築源頭減量及資源循環利用。

  • 推動綠色營運。

  • 總部大樓提升能源措施:
    1. 大樓公廁內衛生設備更換為省水設備,2022 年起由自有樓層 23/24F 先行更換,後續將於一年內分幾次施工更換完成。
    2. 冰水主機系統全面更換節能系統。
    3. 電梯全面更換節能電梯。
    4. 遠雄建設職場針對自有樓層帷幕貼隔熱膜,照明採用節能燈具。
    針對個案制定的策略。
    5. 持續研發水回收再利用設計,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6. 評估擴大雨水滯留設施之設置之可行性,並逐步導入建案。
    7. 推展海綿城市策略研究,發展具可行性之建築設計。
三、風險管理
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辨識流程
篩選氣候風險與機會
  • 依產業特性,篩選出與建設業相關的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其中包含7項風險與6項機會清單
公司訓練與盤點
  • 召集公司相關執行單位深度討論氣候相關題,了解各氣候風險與機會定義,研析國內外法規、市場及科技趨勢
  • 針對各議題進一步進行複合型分析,透過衝擊可能性 、影響程度及發生時點等因子,了解氣候議題對遠雄的衝擊與影響
辨識重大風險與機會
  • 依據研析內容並依衝擊可能性 (L) 及衝擊程度 (M) 評估風險值,歸納出公司整體重 大氣候風險與機會,包含 5 項重大風險與 2 項重大機會
  • 盤點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相關資訊與管理策略
高階管理階層確認
  • 依據研析內容並依衝擊可能性 (L) 及衝擊程度 (M) 評估風險值,歸納出公司整體重 大氣候風險與機會,包含 5 項重大風險與 2 項重大機會
  • 盤點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相關資訊與管理策略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矩陣圖
(5 項重大風險與 2 項重大機會 )
轉型風險

2. 碳定價機制

3. 現有產品和服務的授權和監管

4. 能源管理 / 能源價格上漲

5. 原物料成本上漲

6. 客戶行為改變

機會

8. 開發或擴大低碳產品與服務

9. 朝向更有效率的建築

10. 響應低碳能源策略

11. 政府獎勵機制

12. 開發新市場

13. 回應消費者喜好的轉變

實體風險

1. 極端氣候的發生頻率增加

7. 平均溫度上升

四、指標與管理
左滑看完整內容 >
指標溫室氣體排放能源管理開發或擴大低碳產品與服務
目標2025 年: 配合 2022 年盤查總部的用電與碳排放量,以及未來納入盤查的遠雄 營造能源與排放量數據,遠雄將以 2022 年為基準年,針對總部及營造用電與碳 排放量設定減碳目標。2025 年:當年個案 10% 之建築耗能 EUI ≦ 180kWh/m2- 年。
低碳轉型 _ 發展綠建築及低碳建築
  • 2022 年:於土地評估階段即設定 25% 應取得綠建築銀級以上標章;申請合格級以上低碳建築認證達當年個案 10%;新建案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比重達 40%。
  • 2025 年:新建案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比重達 60%;申請銅級以上低碳建築認證達當年個案 20%。
  • 2030 年:申請銅級以上低碳建築認證達當年個案 50%。

循環利用 _ 推動建築源頭減量及資源循環利用
  • 2023 年:建案綠建材使用率室內達 60%,戶外達 20%;新建案 100% 使用省水設備。
  • 2030 年:建案綠建材使用率達到室內 >80%,戶外 >50%;使用再生綠建材比例達 15% 。

循環利用 _ 推動綠色營運
  • 2022 年:完成總部自有樓層分類回收區硬體設備建置。
  • 2023 年:完成總部自有樓層分區水錶與省水裝置建置。
  • 2025 年:以 2021 年為基準年,總部自有樓層廢棄物總量下降 5%。
執行現況2022年遠雄建設個體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279.978公噸CO₂e/年。遠雄營造個體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195,978,993公噸CO₂e/年。
  • 2022年已開始收集商辦EUI數據,由於尚未有住宅量化標準,計畫將商辦模式先行套用到住宅EUI計算。
  • 2022年遠雄將被動式建築的概念應用於新建案,建築師以風場模擬設計合適的建築座向,以達到降低建築能耗的效果。
  • 2021 年度獲得之綠建築標章的建案共 3 件。
  • 2022 年總部大樓更換冰水主機,並安裝省水設備。
  • 綠建材研發:
    1. 研擬減少建材生產與運輸產生碳排放措施。
    2. 節約建材使用量,研究結構合理化、建築輕量化、耐久化與再生建材使用。